博士班簡介
【成立緣由】
隨著台灣老年化社會的來臨與慢性疾病的增加,政府對社會福利政策日益重視,因此對復健科學之研發人才需求逐年增加。近年來,國外陸續設立跨領域且具整合性復健科學之研究所博士班。為提升復健醫療品質及追求專業永續之發展,本校於民國九十八年八月成立復健科學博士班,以培養高等教育之師資及研究人員。希冀促進復健科學之研究與應用發展,以符合實證醫學(evidence- based medicine)與跨領域整合(interdisciplinary)之世界潮流。目前專任教師12名,每年招收3名學生。
【課程規劃】
本所課程規劃包含一中心主軸課程,與三大領域之各自課程。中心主軸課程為:專題討論,實證復健醫學,研究設計,統計學,教學實習,論文寫作與論文撰寫。本所的三大領域分別為「神經與動作科學」、「骨骼肌肉系統與復健工程」與「健康與運動科學」 。為配合理論與實務合一之理念,學生可按其專業興趣與生涯規畫之需求選擇其領域。此外,學生亦可跨領域選修課程。
博士班研究生應至少修畢30學分,其中包含必修學分10學分,必選學分2學分、選修學分12學分、博士畢業論文6學分。【發展方向與重點】
一、骨骼肌肉系統與復健工程
工程原理與科技於人體骨骼肌肉系統之復健科學的應用。課程內容涵蓋復健工程的介紹、骨骼肌肉系統相關之復健工程之研究發展, 現代科技之應用。
科技輔具
電腦科技輔具類:針對障礙者建構或改造軟硬體環境,以促進障礙者之電腦或網路可及性(computer or web access)。副木與輔具研 製與療效分析:利用人因工程知識探究輔具設計的適用性,並探討副木或輔具對肢體的動作行為效益,因此對副木與輔具的設計、製 作方式及臨床應用提供完整的知識。
二、神經與動作科學
神經行為復健
腦行為機制與動作控制的瞭解,有助復健人員在臨床上對動作與行為評估治療或環境改造上的創新及突破。因此本所將結合現代科學研究發展趨勢,以復健醫學、分子醫學影像、醫學工程、心理學等領域之師資與研究資源,從事與腦行為與動作控制相關的研究領域,包括:腦電生理研究、腦造影研究、生物力學研究與臨床評量研究。腦電生理研究有助於腦高級功能的了解,進而協助認知知覺受損患者的復健或探討神經行為發展的問題;腦影像研究可以從分子醫學層次開拓復健研究的層面,直接從活體分子活動,觀察不同的復健治療對於腦部所產生的功能性重組的型態,提供治療理論的驗證與演進,往實證研究為基礎(evidence-based)之臨床治療邁進;運動學、力學與肌電圖分析有助於了解神經或骨科疾患動作控制機轉、動作行為的評估治療的效度。臨床評量研究可從外顯行為探知腦側化或不對稱發展的相關議題。
三、健康與運動科學
老人健康科學
近年來由於台灣社會人口結構之變遷,與醫療照護體系給付制度之改革,老人健康照護已成為政府政策發展的重點。長庚醫療體系,除了長庚醫院急性醫療系統之外,包括慢性醫院、護理之家及養生文化村,形成整合型醫療健康照護體系,從預防保健、急性醫療、慢性醫療復健及長期照護做整體資源整合。老人健康科學的研究發展,重點在於從生理、心理及社會等多元的觀點來探討老人健康之臨床實務與理論,強調復健相關人員在老人健康照護中的重要性,建立健康照護之復健服務模式,並探討老人活動與健康促進生活品質之相關性、生活型態再改造等議題。
運動與低氧適應之分子醫學
針對運動與低氧介入對急性損傷與慢性疾病之預防與治療或可能潛在危險做系統性的探討。實驗之模式包括細胞分子、實驗動物、健康人類、具罹患疾病潛質之人類族群、與已發生疾病的患者。並藉由探討「運動與低氧環境」對血管張力、血栓、發炎、免疫、自由基生成、及細胞凋亡的影響,以瞭解對高血壓、周邊血管病變、血管粥瘤硬化、心肌梗塞、中風、糖尿病、癌症、損傷感染、老化、與養生的調控機制,進而建立一個安全而有效的治療策略。
運動傷害防護
在今日運動競技、休閒活動、與健康維護等產業迅速發展的情況之下,無論是國內或國外,相關的學術領域與各式機構都急需具有運動醫學知識,以及運動傷害之預防、照護、治療、與復健技能之專業人才。本所將針對 (1)運動傷害防護基礎科學;(3)運動傷害評估學;(4)運動傷害防護學;(5)運動健康管理等四大領域做深入且系統性研究。
在今日運動競技、休閒活動、與健康維護等產業迅速發展的情況之下,無論是國內或國外,相關的學術領域與各式機構都急需具有運動醫學知識,以及運動傷害之預防、照護、治療、與復健技能之專業人才。本所將針對 (1)運動傷害防護基礎科學;(3)運動傷害評估學;(4)運動傷害防護學;(5)運動健康管理等四大領域做深入且系統性研究。
瀏覽數: